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564篇
地质学   1162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4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5 毫秒
991.
利用菱镁矿尾矿制备纳米级片状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高翔  王柏昆 《地学前缘》2008,15(4):142-145
为了对菱镁矿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文中对利用菱镁矿尾矿制备纳米级片状氢氧化镁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菱镁矿尾矿的煅烧、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镁以及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表征,成功制备了原始粒径为纳米级、颗粒呈片状的氢氧化镁粉体。利用轻烧镁粉制备硫酸镁溶液的工艺是将轻烧镁粉与水配制成浆料,然后与酸进行反应。反应后控制体系的pH值在5~6,然后进行过滤。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为:Mg2+初始浓度为22.75g/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min,原位表面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YB-502,用量为氢氧化镁质量的1.5%。制得的氢氧化镁结晶情况良好,为片状纳米粉体,其片径100nm左右,片厚10nm左右。氢氧化镁的二次颗粒粒径为d50=0.95μm,d97=3.53μm。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煤-锗矿床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煤-锗矿是新近发现的特大型锗矿床,矿区元素地球化学性质表现为:碱性元素Ca、K、Na、Mg、Al等相对富集,锗与其关系为正相关;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较大,轻稀土元素较为富集,随锗含量的递增,轻稀土元素由富集逐渐减弱,重稀土元素逐渐出现较弱富集;锗含量与REE、LREE负相关,与LREE/REE、δEu正相关,与La/Yb、La/Sm、(La/Yb)n、(La/Sm)n、δCe值均呈负相关关系;而锗含量与灰分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成煤沼泽中比较平静停滞的水文条件有利于溶液中的锗被有机质充分吸附。胜利煤田煤-锗矿形成环境为弱碱性及还原性较强的环境。煤-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继承性,稀土主要来自物源区的无机物质,胜利煤田西南部盆缘的岩石富含锗,可能就是煤-锗矿床中锗的原始来源。锗源母岩区全锗的供给和全锗进入成煤沼泽后的水文地质条件对锗在泥炭中的富集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的年代测试、粒度参数(Mz和σ)以及主要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 FeO)和(Al2O3 TOFE)/SiO2比值)分析,并结合区域相关地层反映的古环境和腹足类化石指示的古生态,认为AQS3记录了末次间冰阶19个旋回的干冷与暖湿的气候波动。其中,15个具有千年尺度旋回的各个温暖期能够较好地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中的D-O事件在时代和气候性质上进行一一对比。可能是由于地处毗邻冰川山麓、加之海拔较高,故该层段粒度与主要氧化物显示的气候变动的幅度并不大,然而却相当敏感。不仅于此,这种千年尺度的温暖气候变化在昆仑山北麓及其近邻区域也有明显的表现。例如,在昆仑山北麓普鲁地层剖面中,指示暖干气候作用下形成的含石膏等盐类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距今31000年、45500~41600年、45900年和54500年,可以依次与GRIPδ18O中的间冰段D/O6,D/O12,D/O13和D/O15进行对比;在阿尔金山北麓,类似的并具有荒漠漆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37200aB.P.和59700aB.P.,分别相当于D/O9和D/O17间冰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高阶地(海拔1310m),可能代表了剧烈升温的气候背景下,环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冰雪大量消融导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湖期",其日历年为33197aB.P.,与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在33000aB.P.的暖阶段相当。发生在昆仑山北麓及毗邻区域AQS3时期若干温暖阶段的地层学证据以及其在时间上能够与GRIP和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相关暖峰的耦合,表明由阿羌剖面末次间冰阶粒度和主氧化物峰谷变化反映出来的多次冷暖波动,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北半球D/O振荡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94.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xiang (钟祥) rectorite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The structural formula of the Zhongxiang rectorite is: interstratification of (K, Na)-mica and Ca-montmorillouite. SEM observations show that Zhongxiang rectorite occurs as platy and fold-shaped crystals, and mainly as extremely thin plates with thickness ranging from 0.4 to 0.05 μm and a smooth (001) surface. There are well-developed polygonal steps on the surfaces of some thick crystals, suggesting a layer-by-layer growth mechanism. AFM observations show a series of steps with a height of 2 nm on the platy particles, suggesting the stacking of 20 nm fundamental particles. Club-like or fiber-shaped halloysite is included in the platy crystals with their elongated dimension paralleling (001) of the platy crystals or crossing the (001) surface of the platy rectorite, indicating multi-stage crystalliz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Zhongxiang rectorite was generated by both layer-by-layer growth mechanism and dissolu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growth mechanism with multistages.  相似文献   
995.
The fusion of VlSI (visual identity system Internet), digital maps and Web GIS is presented. Web GIS interface interactive design with VISI needs to consider more new factors. VISI can provide the design principle, elements and contents for the Web GIS. The design of the Wuhan Bus Search System is fulfilled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fusion.  相似文献   
996.
铁氧化物矿物对苯酚和溶解性有机质表面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铁氧化物矿物对苯酚和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吸附研究为例开展生态矿物学研究。铁氧化物矿物的吸附作用存在多种机制,这些吸附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溶液化学性质和吸附质的理化性质。批处理实验研究表明,苯酚吸附在酸性微酸性条件下不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属于表面分子吸附模型;DOM的吸附强并发生吸附分异,配体交换、憎水键和范氏力等多种模式并存,在酸性中性条件下对DOM在针铁矿上的吸附起着重要贡献。本文实验条件下DOM吸附等温线近于线性,不能采用Langmuir方程拟合,可能原因是DOM浓度较低。矿物表面荷电性对吸附影响显著,例如,当矿物表面净电荷为零(pH=pHpzc)时,矿物表面水化膜减薄甚至消失,苯酚分子、憎水DOM分子或片断都会倾向于在矿物表面上吸附。由于苯酚吸附机制单一,其受到的影响很明显,所以苯酚在pH值7~8范围内出现吸附最大值;由于配体交换作用主要发生在酸性微酸性条件下,所以在本文pH值约7.5的实验条件下,尽管配体交换仍在发生作用,但它不是主要吸附机制,针铁矿对DOM吸附的主要贡献应是憎水键和范氏力作用,此外,DOM吸附等温方程近于线性还可能与此有关。显然,铁矿物表面作用在对有机质含量低而铁矿物含量高的红壤中污染物和DOM的固定与归宿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红沿河核电站在初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厂区精密工程水平控制网的过程,基于GPS网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地面网的情况下,研究GPS定位技术在核电站精密工程水平控制网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研究过程是在采用GPS定位技术的同时,采用常规的精密测边网和精密边角网技术施测.通过对取得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确认采用GPS定位技术在核电站建立精密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精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8.
Dongguan (东莞) C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A total of 90 topsoil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agricultural fields, including vegetable and orchard soils in the city, and eight heavy metals (As, Cu, Cd,Cr, Hg, Ni, Pb, and Zn) and other items (pH values and organic matter) have been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ie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soils an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trace elements. The elements Hg, Pb, and Cd have accumulated remarkably here, incomparison with the soil background content of elements in Guangdong (广东) Province. Pollution is more serious in the western plain and the central region, which are heavily distributed with industries and rivers. Multivariate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iate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CA) and factor analysis (FA) show that Ni, Cr, Cu, Zn, and As are grouped in factor F1,Pb in F2, and Cd and Hg in F3,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three factors may be well demonstrated by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first factor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atural source controlled by parent rocks. The second factor could be referred to as "industrial and traffic pollution sources". The source of the third facto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long-term anthropic activities ,ad a consequence of agricultural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提供木材和固定CO2等方面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木材生产与碳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如何综合考虑二者权衡过程,实现区域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是中国森林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采用人工林固定样地多年观测数据以及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构建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最佳的权衡对策。研究发现:① 在采伐活动的影响下,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显著负相关(R = -0.907, P < 0.001),表现出强权衡关系;② 随着采伐强度增加,木材生产与碳储量的综合效益逐渐增加,权衡值先下降后上升;每10年采伐总面积10%~20%的管理模式下,收获木材量和碳储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权衡值最低,是最佳森林管理模式;③ 研究区当前采伐强度略高于最佳采伐强度,适当降低采伐强度能够使森林获取更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明确森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可借助基于标准差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中国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可持续经营的权衡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 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光学与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研究、微波遥感器的设计与研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然后结合东北地理所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周边国家开展的研究工作,回顾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灾害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根据国内外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态势和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对东北地理所遥感研究的发展前景和优先发展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